如何面對尿床的小孩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 排除各種可能引起小孩尿床的生理異常之後,您所面對的是一個控制排尿還未發育成熟的小孩。您都不理他,長大後自然會好。您若責備他、奚落他,徒增他的自卑感。鼓勵加上正確的訓練可及早脫離尿床的困擾。

       開始訓練的年齡在七歲左右,小孩子有想要好的企圖心,家長要有耐心及恆心,訓練四、五個月後才可能出現效果。

       首先要他一起面對問題,告訴他這不是疾病只是發育上的過程,希望他能快快長大。去除他的自卑感,激發他的企圖心。儘量讓他負責處理尿床的善後,減少旁人的負擔及困擾。

       其次訓練他的警覺性:將鬧鐘設定於小孩可能尿床的時間,置於小孩子的床頭,往往鬧鐘催不醒尿床的小孩,需旁人催促,但只要鬧鐘一響,一定要小孩起床如廁。如此若能保持乾燥,再將鬧鐘設定時間逐步往後移。

       讓小孩自行評估訓練效果,顯現他的成就。取一張大型月曆貼於房間內,將尿床及沒有尿床的日子以貼紙或彩筆分別作上記號。訂定各種進步指標,期約達成後的獎勵。

       藥物治療屬治標,往往停藥後症狀重現。視小孩尿床的情形,在訓練過程中仍可能需要借助藥物。藥物治療可減少尿床次數,重拾小孩子的信心。對於夜間多尿的小孩,可給予抗利尿劑以減少訓練上的困難。對不穩定性膀胱的小孩,應給予膀胱鬆弛藥物,降低膀胱內壓,減緩排尿。對時常便秘的小孩則需給予適當軟便劑,調整排便習慣。因尿床而不敢外宿的小孩則可採重點式藥物治療,在外宿期間給予藥物避免尿床。